物业服务如何构建 AI Agent

Agent赛道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。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Agent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,为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。

2025年的科技投资圈,没有比AI Agent更炙热的词汇。自2024年以来,全球AI Agent赛道的融资金额已突破665亿元人民币。AI Agent投资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态势。市场潜力和商业化前景是Agent赛道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。2025年被视为Agent AI商业化的元年,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从办公类Agent到垂直类Agent,再到更广泛的行业应用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Agent赛道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,Agent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,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。

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物业行业的AI Agent应该是什么样?

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在今年年初曾断言:AI Agent或是物业公司的最大威胁。针对日常任务的跟进、临时任务的督办、工单调度与质检、预防性分析,这些物业经理的职责,都是可以预判的AI Agent的能力。

01 拨开云雾见“真身”:AI Agent究竟为何物?

2025年之前,AI大模型和AI Agent似乎走的是两条路。

惯常的解释是,AI大模型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助手,能够回答问题和生成文本,但缺乏主动性和执行力;“AI Agent”则更像一个目标明确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虚拟员工,不仅能够理解需求,还能主动行动、执行任务,甚至与外部环境互动。

举个例子,传统的AI工具,就像一个只会执行固定指令的机器人,你告诉它“每天九点发邮件”,它就只会发邮件。

而AI Agent则不同,你给它的可能是一个目标,比如“帮我安排下周去上海的出差行程”。

这个“数字员工”会像人类助理一样,开始自主思考和行动:它会查询你的日程表,上网寻找合适的航班和酒店,对比价格和时间,甚至根据你的喜好预订靠窗的座位,最后将完整的行程方案呈现在你面前,等待你的确认。

AI Agent具备了感知环境、进行思考与规划、并自主执行行动的能力。

02 AI Agent的工作原理

要理解AI Agent如何工作,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一个“三位一体”的协同作战模型,这个模型非常类似人类的决策过程:

首先是感知系统:这是AI Agent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。

它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、摄像头、数据库、网络接口等,不断地接收来自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信息。就像人通过五官感知周围环境一样,AI Agent通过这些“数字感官”来了解当前的状况。

其次是大脑中枢:这是AI Agent的核心,通常由大型语言模型或其他先进的AI算法构成。

这个“大脑”负责处理感知系统收集来的信息,进行理解、推理、记忆和规划。它能将一个复杂的目标(比如“解决业主报修的漏水问题”)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、可执行的步骤(例如:识别漏水位置、判断严重程度、匹配合适的水电工、通知业主、生成工单、跟踪维修进度)。

第三个是行动系统:这是AI Agent的“手”和“脚”。

当“大脑”做出决策后,行动系统负责执行。它通过调用各种应用程序接口(API)或控制智能硬件,来完成具体的任务。比如,它可以自动在工单系统里创建一张维修单,可以给维修师傅的手机App发送一条派单消息,甚至可以直接控制小区的智能水阀进行紧急止损。

这三个部分紧密配合,形成一个“感知-思考-行动”的闭环,让AI Agent能够像一个真正的人类员工一样,自主、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任务。

03 物业企业如何构建AI Agent?

构建一个物业企业的AI Agent,就像建造一座高楼大厦,需要坚实的地基、精密的结构和强大的功能模块。

第一步:夯实“数据地基”。

万丈高楼平地起,物业AI Agent的“地”就是数据。没有数据,再聪明的“大脑”也只是空转。

构建AI Agent需要整合多种数据源,包括但不限于:业主的档案信息、历史报修记录、缴费信息、车辆进出数据、社区人流数据,以及更深层次的设备运行数据(如电梯、水泵、配电箱的状态)、员工信息、社区空间信息等。

这些数据如同散落的珍珠,需要被串联起来,形成一幅完整的社区运营全景图。然而,现实的挑战在于,这些数据往往散落在不同的系统中,形成了“数据孤岛”。

更重要的是,处理这些数据必须严格遵守隐私保护法规,遵循“最小必要”和“知情同意”原则,在挖掘数据价值和保护业主隐私之间找到一条审慎的平衡线。

第二步:打造“多模态感知”的超凡感官。

物业的AI Agent需要具备超越人类的感知能力,这依赖于多模态空间感知技术。

这听起来很复杂,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类比来理解:人类通过眼睛(视觉)、耳朵(听觉)、皮肤(触觉)来综合感知世界,而物业的AI Agent则是通过融合摄像头(视觉)、声音传感器(听觉)、温度/湿度/压力传感器(触觉) 等多种设备的数据,来构建对社区环境的全面理解。

然而,实现这一步的技术挑战巨大。不同品牌的传感器(如海康威视的摄像头和大华的传感器)就像说不同“方言”的人,需要通过统一的协议(如ONVIF、GB28181)进行“翻译”和“沟通”,才能协同工作。

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确对齐,也是一个棘手的工程问题,需要精密的算法和标定来解决。

第三步:训练一个懂“物业”的“智能大脑”。

有了数据和感知,接下来就是训练AI Agent的“大脑”。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入一个通用的大语言模型,而是要对其进行“物业行业化”的深度改造。这个步骤正是目前大部分物业企业正在进行的主要尝试。

第四步:连接“行动之手”。

最后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,是让AI Agent的决策能够落地执行。这需要通过API接口,将AI Agent的“大脑”与物业公司现有的各类管理系统(如工单系统、财务系统、门禁系统)以及社区里的智能硬件(如智能门锁、智能水阀、无人机)连接起来。

04 AI Agent将如何颠覆物业服务

物业AI Agent的普及,其影响绝非停留在效率提升的层面。

首先是服务模式的重构:从“人海战术”到“人机共舞”。

过去,物业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,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“人海战术”。未来,这种模式将被彻底改写。

大量的常规、重复性任务,预计将有很大一部分被AI Agent自动化处理。但这并不意味着“机器换人”的简单替代,而是一种更高级的 “人机共舞”。

人类员工的角色将发生深刻转变。他们不再是工单的执行者,而是AI Agent的管理者、监督者和优化者。

物业管家的核心工作,将从处理琐碎的报修、催缴,转变为处理更复杂的、需要共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“例外事件”,比如策划社区文化活动、调解复杂的邻里矛盾、为业主提供个性化的高附加值服务。

他们将成为人机协作团队的“队长”,确保技术与人性化服务完美结合。

这将对物业从业人员提出全新的要求。要想在未来的人机协作时代立于不败之地,物业人必须掌握一系列新技能:

一是数据素养,最起码能够看懂AI Agent系统生成的数据报表,从中发现问题和机遇,用数据指导服务优化,而不仅仅是凭经验做事。

二是“教练式”思维,未来的物业人需要像“教练”一样,通过反馈和数据标注,不断“训练”和优化自己团队的AI Agent,使其变得越来越聪明、越来越懂本小区的业务。

三是同理心与沟通能力,技术越是发达,人性的温暖就越是珍贵。在AI Agent处理了所有标准化流程后,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沟通和服务将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
为了帮助员工完成这一转型,物业公司需要建立全新的培训体系,仅仅教授操作手册肯定是远远不够的。


物业服务如何构建 AI Agent

展望未来,最顶级的物业AI Agent,或许是让业主“感觉不到”它的存在。就像我们不会时常感知到空气和水一样,优质的服务将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。

设备设施在出现问题前就被更换,电梯在故障前就被保养,你关心的社区通知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,而那些繁琐的缴费、报修流程则在后台被AI Agent悄无声息地处理完毕。

这便是AI Agent为物业行业描绘的终极图景:一个由智能驱动、主动预见、无缝响应的服务新纪元。

在这场变革中,技术并非要取代人,而是要将人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,去创造更有价值、更富人性光辉的服务体验。

原标题:《关于物业服务AI Agent,不得不看的一篇科普》   

本文转载自“看物业”官网,原文来源于“中物智库观察”,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敬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。